網頁

星期日, 10月 17, 2010

生態經濟學

臺北縣某地遷廠將地還於濕地,這是最近聽到另人欣喜的事,濕地可清淨水源、水土保持、維護生態棲地,為什麼最近一下雨就淹水,這是一種警訊,告訴我们綠地快沒了,沒有了綠地,水土不能保持,排水不良積水,土石流,一次比一次嚴重。


更重要的是綠地沒了,某些生物失去生長環境、食物就面臨滅種,綠地不見了,換來更多水泥叢林,現在我们趕走牠們,不久的將來他們會用另一種方式反撲。例如:其實蝙蝠、青蛙是一種有益動物,一晚上可吃500隻蚊子,牠滅種了,人類會發明更毒的殺蟲劑,但是還不知是毒誰,這還引申出食物鏈的問題,而這樣的情況將不斷的循環上演。

綠地沒了,還強調出生物多樣性,人類不斷的改良物種,放棄較不符合利益的,造成原生物種滅絕,生物學者非常擔心生物滅種的未知祕密,每種物種都有存在的必要,現在沒用的物種,不表示以後沒有用,像稻米曾得到矮化症,用的是印度原生種稻米來治癒,隨著一種物種滅絕,人類將遇見未知的未來。

同樣的綠地沒了,地表不會吸熱,只會放熱,形成熱島效應,氣溫高,冷氣開得越來越強,更耗電能源。

開發綠地都是為了經濟發展,誰說生態不能是財富,因為保留綠地,有新鮮空氣、乾淨水源、無污染農作物、美麗的觀光資源,不煩惱土石流、淹水、全球暖化
,高度開發的結果最終還是要還給大地,而所付出的將是雙倍代價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