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米樂的故鄉
嚮往許久的無米樂的故鄉-後壁菁寮終於來到了,先映入眼廉是兩旁一大片的稻田,真的來到南部大穀倉,雖然也是鄉村長大,但所見都是一塊塊不一樣的農作物,在這裡是滿滿的稻田,濃濃的稻草香。
要認識當地文化一定得由當地居民來介紹,此行由在地回鄉青年黃永全先生帶我们認識菁寮,第一站百年菁寮國小,內有縣定古蹟禮堂中正堂,是一棟藍色日式木屋,古樸簡約,一座日治升旗臺,旗竿已不見,據說是戰爭時只要是鐵器皆拿去製鐵,在國小的對面是天主堂,三角錐造型的金屬鋁板建築,曾獲普利茲獎的德國設計,據說靈感來自稻草堆,成為進入菁寮的一個獨特地標,再往前走就進入古街,沿路讓我目不暇給,這裡的建築物面相好多,門板、屋柱、陽台、建材造形,不知把拍照重點放在那兒。這裡最讓我喜歡的地方有 :
1.建築 :位於嫁妝街(北勢街))的建築非常多樣,從清末到日治、民初、現代、有傳統建築、街屋、閣樓、四合院、土角厝、西洋樓、近代洋樓、日室木屋、教堂,因為末落而得以保存,不知該高興還是嘆息。
2.行業 : 因地位鹽水月津港通往府城的南北的官道上,人來人往的譯站就有多種因應的行業,販仔間(旅社)、酒家、茶室、理髮廳、棉被店、鐘錶行、亞鉛店、餅店、米店….。而因經濟繁榮,使整個街道商店林立,有了嫁妝街之稱。
3.人 : 崑濱伯(米店)阮齊伯(金德興藥舖)煌明伯(隆泰棉被店)相賢伯(利恆瑞榮鐘錶行)正義伯(兩美理髮院),捧紅這麼多的超級明星,尋回老人生存的價值觀。
4.手工藝 : 藍染,藺草兩種是在農忙之餘加工品,早期此地遍植[青仔]是一種染料,也是菁寮地名的由來,因停留時間太短而無緣見到,只能下次再來。
營造一個生活博物館,將在地生活文化保存,在這裡我有看到當時的繁榮景象
白河汴頭社區(林子內)
從熱鬧的菁寮來到寂靜的林子內,反差好大,有點不能適應,經林子內的媳婦蔡瑞銀小姐的導引來認識這個社區。她帶我們欣賞街道壁上國小、國中畫的壁畫,裏面有兒童快樂的生活,有因音樂而拾回信心的小孩故事,老人用馬賽克貼上金山、銀山的祈望,沿路是當地產業柳丁,結實累累,但因沒有產銷建構,全靠自營,這裡土質較旱,少雨較沒經濟作物,需要較多的輔導。
這是一個以教會來做營造的社區,以三塊心形的石頭感應,成就心靈的的故鄉,準備建一座心靈成長的中心,由上帝感應最強的至高點來建造,來到這一大片的草原,心靈也沉殿下來,就想躺下來,大家靠在石頭聽故事,有一隻小鳥一直在草坪轉呀轉也來聹聽,是上帝來了嗎。
林子內因遍地林而得名,位於白河水庫上游(白子溪)水質清澈,村民在水圳洗衣服,一句你也要來洗衫(臺語),充滿人情味,在這裡我看到一個非常純樸的村落。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回覆刪除終於可以跟月梅互動,呵呵......!
回覆刪除記得結合影像及善用『閱讀更多」功能,讓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高度。
童鞋!你好厲害,敍述好仔細,連照片都貼的好有質感,幫忙加持一下吧!老師教過我就忘了,老師看到會想扁我吧!嗐!差太多了!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