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星期一, 11月 29, 2010

從繁華到沒落的安平再從沉寂而揚起

站在延平街口,彷彿歷史場景一幕幕的上演,從荷蘭人、鄭成功、清朝、日本時代到民國政府來臺,接受不同文化的洗禮,付予安平非常多的樣貌,又曾是臺灣的最繁華的首都,政治與經濟中心,從繁華到沒落再從沉寂而揚起,安平有著與其他地方有更多不一樣獨特。

安平文化基金會鄭道聰先生對於安平的故事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,紀錄了訪談三位耆老,說起他们的生命故事 :

盧皆達老先生憶起他從小如何推鹽、製鹽後來鹽業沒落…..

何世昆老先生在港口從事搬運,落水貨5%的利潤…

陳騰達老先生從彰化來安平念書,做罐頭外銷日本,教書的軼事…

從他们的照片尋找當年的故事,從小時候、日本時代軍伕到二二八事件往事歷歷,也從照片得知生活環境不錯,因有照相機,有外來求學的,文風鼎盛,當談起軍伕時竟然人數非常多,原來安平是日軍第一匹軍伕,接受日本教育很多,語言較通,而現在安平也留有軍伕公墓,印證了史料的證據,還原了現場,這是他所紀錄的口述歷史,最有價值的歷史,尤其聽他說來,我好像也置身在當時。

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故事、人物、地景、歷史文化、特產,因我们的忽略,漸漸在消失,在記憶中模糊了,自有了社區營造,居民開始重新重視自己家鄉、愛護土地,無論是田野調查、保護老樹、舊屋、環境保護,都非常的用心投入,這種意識似乎已經萌芽、正在成長。

星期一, 11月 15, 2010

國光石化的迷思

11月13日反國光大遊行,這不知已經是人民的第幾次痛苦的陳情。有沒有人聽見,從12日至13日早一直注意看有什麼報導,結果什麼也沒有,直到遊行開始,才看到報導,又與百貨周年慶碰在一起,當時的百貨顧客店員都顯得不耐煩,一付事不關己,心裏馬上想為什麼不把石化業建在臺北市,它们有淡水河,為什麼要在濁水溪左右岸各插一把刀,痛、痛、痛。
公視有話要說,從業者的角度來看環境,環保團體來看經濟,給各自一個思考的空間,我們的島談石化,原來石化工業是從十大建設開始,在當時真的創造經濟成長,但沒想到帶來環境污染是必需付出如此大的代價,建石化工業,要大量的水,農民要水沒有水,石化要水就幫找水,居民抽地下水生活,倒至地層下陷,也沒關係。有的農漁民擔心環境被破壞,甘願省吃儉用也要保護自己的土地,也有因捕不到魚、農產濺價而擔心怕失去這次開發的機會,有一位高雄後勁阿桑跪下拜託環評委員,她的家人都是癌症去世的,環評委員-最後的決策者還是通過六輕增建。
石化業無論建在那裏,大家都不歡迎,但是又同時享受石化產業的便利,而政府一面提倡綠產能,又一面建石化,從各個層面大家都表訴這麼多,建與不建是不是最後的決策者還是環評委員,如果國光石化有這麼先進的設備可以改善現在正陷在空氣污染、水資源不足、建康不佳的環境,請臺塑之輕工業先改進,我就贊成建國光石化。

星期一, 11月 08, 2010

公園初記

經濟不斷發展,人類不斷的擴張勢力範圍,侵蝕綠色大地,將綠色叢林變成一座又一座的水泥叢林。工業帶來了不同以往的生活形態,現代文明不斷發展追求更多的欲望,當我們在享受它所帶來的便利,同時也帶來要付出的代價。全球暖化氣溫不斷升高,而造成暖化的重要元兇是二氧化碳,也就是石油產業的相關產品,從工廠污染水源,排放的有毒化學物質到下游產品,也包括我們所排放車子黑煙,說到這裡就是一題難解的習題。
人類總是會自己找藉口,就像駝鳥把頭藏埋在土裏,而創造了公園綠地,藉以樹、草坪來降低熱島效應溫度,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,在人類不能減低欲望,又無更好方法,目前也是最好的辦法了。
有了公園,人们有一個緩衝的時間,去跟環境賽跑,同時也有呼吸的地方,與其他動植物共存在這個水泥叢林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