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星期一, 11月 29, 2010

從繁華到沒落的安平再從沉寂而揚起

站在延平街口,彷彿歷史場景一幕幕的上演,從荷蘭人、鄭成功、清朝、日本時代到民國政府來臺,接受不同文化的洗禮,付予安平非常多的樣貌,又曾是臺灣的最繁華的首都,政治與經濟中心,從繁華到沒落再從沉寂而揚起,安平有著與其他地方有更多不一樣獨特。

安平文化基金會鄭道聰先生對於安平的故事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,紀錄了訪談三位耆老,說起他们的生命故事 :

盧皆達老先生憶起他從小如何推鹽、製鹽後來鹽業沒落…..

何世昆老先生在港口從事搬運,落水貨5%的利潤…

陳騰達老先生從彰化來安平念書,做罐頭外銷日本,教書的軼事…

從他们的照片尋找當年的故事,從小時候、日本時代軍伕到二二八事件往事歷歷,也從照片得知生活環境不錯,因有照相機,有外來求學的,文風鼎盛,當談起軍伕時竟然人數非常多,原來安平是日軍第一匹軍伕,接受日本教育很多,語言較通,而現在安平也留有軍伕公墓,印證了史料的證據,還原了現場,這是他所紀錄的口述歷史,最有價值的歷史,尤其聽他說來,我好像也置身在當時。

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故事、人物、地景、歷史文化、特產,因我们的忽略,漸漸在消失,在記憶中模糊了,自有了社區營造,居民開始重新重視自己家鄉、愛護土地,無論是田野調查、保護老樹、舊屋、環境保護,都非常的用心投入,這種意識似乎已經萌芽、正在成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